先说说上一个手机的故事吧:)
上一个手机还不错——NOKIA N79,直板机皇。当时买的裸机是1950,加上电池、硅胶套、高透膜等一大堆配件后,基本上凑够2300了。还记得买回家,打开后挺震撼的。3个原装后壳、电池、光盘、说明书等一应俱全。
第一个月,对手机是恩宠有加,严格按照说明书充电,轻拿轻放,俨然手机成为了一个贡品。屏幕脏了,就会用眼镜布仔细的擦擦。
第二个月,和第一个月差不多,小心的不得了。
第三个月,同上。
……
第六个月左右吧,明显感觉手机已经淡出了我的视线。有时候竟然嫌弃它怎么启动这么慢呀、打字怎么开始卡了呀、怎么听听歌就没电了呀……而且屏幕脏了,已经不用眼镜布了,而是用手使劲的擦。
……
大概一年后吧,对手机彻底失去了耐心,把花哨的软件通通删干净了,就剩下一个天天动听、一个UC浏览器,qq都没了,因为启动太慢。主题由原来的30多个删到只剩下系统自带的了。总结一下,就是又恢复到了刚买回来不会玩的状态。
现在用iphone5已经2个多月了,明显没有当时买到NOKIA N79的激动了。到手后,只是看了看配件有没有少,是否能正常开机,外壳是否有掉漆现象。好在一切都正常。在检查了之后,我才拿起手机好好看了看,欣赏iphone精湛的做工。
因为以前也玩过iphone4,所以对iphone5还是轻车熟路的,就是简单了解一下增加的新功能就可以了。然后就是装itunes,折腾软件,越狱……
对我来说,iphone虽然确实牛逼:外观精致、系统如丝绸般顺滑、简单易用,但是拥有之后的幸福感却没有超过原来的N79,虽然现在看来N79已经被我鄙视到家了- -!我大胆预测一下,iphone5应该在未来3个月之内被我玩腻。
我之所以说我的手机,是因为我在买手机——用手机——玩腻——买手机——用手机——玩腻……的过程中琢磨出了一些道理。简单概括一下就是:
- 大部分想象力都不靠谱。
- 我们往往低估了自己的适应性。
- 简单可依赖。
- 经验是把双刃剑。
因为从大二开始,稍微看了一点认知心理学和决策心理学的东西,就在这几年的闲暇时光里,偶尔反思一下,最近,感觉对手机这件事的看法比较完整了,就趁着周末总结一下,写了这篇文章。当然,这几点是我在没事的时候瞎琢磨出来的,所以,就权当一些个人看法,和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区别开就ok了。如有雷同,就是你抄我,哈哈:)
####1.大部分人的想象力都不靠谱
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以前的生活中,有没有一个梦寐以求的东西,比如:斯伯丁篮球、芭比娃娃、iphone、macbook pro、山地车……然后回想一下,自己在没有拥有这个东西前,是不是自己已经想过自己拥有这个东西之后的“完美状态”:
比如你梦寐以求的东西是山地车,那你是否想过这样的生活:如果我有山地车了,我就可以在xx面前耍酷了,这样她肯定会疯狂爱上我。同时,我的车技肯定也会大大提升,因为我的那个破车根本经不起折腾。接下来的一年中,我要骑着我的宝贝车子去xx、xxxx、xxx玩个够。——这就是想象力。
之后再回想一下自己真正拥有了这个东西之后,是否和自己想象的“完美状态”吻合,至少以我自身的经验来看,90%的情况下,这两种状态都会在有很大的出入。
哎,为啥我有这么酷的山地车,xx怎么还是对我不冷不热的啊?无语啊,我都练了快2个月了,屁股都快开花了,怎么车技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变啊,真不想玩了。这次骑车旅行太累了,下次你们想去别喊我了,要不然我非得在家修养一个星期不可。 ——或许这才是你拥有后的真正想法。
虽然有一点点夸张,但是你如果仔细反省一下,会发现事实好像就是这样。这就是我说大部分人的想象力都不靠谱的原因。我们往往在没有得到某样东西时,往往会放大它的优点(山地车特别酷),同时忽略它的缺点(练习起来非常累,非常危险)。等到真正拥有时,或许就是你忽略的那个点决定了你拥有这个东西之后的真实状态。
启示:
在我们极力想得到某个东西时,既要看到它令你痴迷的优点,也要看到它的缺点自己能否接受。我们可以多问问拥有这个东西的人的看法,然后理性抉择,这样我们在拥有后才不会和自己想象拥有会的状态有太大的反差。
####2.我们往往低估了自己的适应性
就像我买NOKIA N79后的表现一样,人们往往低估了自己的适应性。这个和第一点其实有一定的联系。
我们往往觉得自己在拥有梦寐以求的东西后,能持续幸福非常长的时间。然后结果往往是,很短一段时间后,自己就适应了。举个简单的例子:
假如你花2块钱买的彩票中了50块钱,你觉得自己会幸福多长时间?假如你不幸手臂割伤了,你觉得自己会痛苦多长时间? 其实如果你有过类似的经历,就会意识到,中了50块钱可能只会高兴1天,或许更短。你手臂割伤了,往往在疼的时候你才会感觉痛苦,吃好吃的时候你就把它忘得一干二净了。
启示:
和第一点结合着考虑,应该不会做出太离谱的决定,考虑的时间长了,经验才会起到正面的价值。如果不知道如何下手,下次买东西的时候就可以结合着第一点好好考虑之后再做决定,几次尝试后,你就应该有感觉了。
####3.简单可依赖
简单可依赖,套用了百度的公司理念。这一点是我在折腾各种软件后感悟到的一点。起先,刚拿到手机时,我往往喜欢那些绚丽的壁纸,喜欢那些超多选择的”强大“软件。但是看的时间长了,用的时间长了,对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就会产生强烈的疲倦感。而那些系统自带的壁纸应该都是”心理学家“通过大量研究后做出来的:虽然它们不酷,但是它们看起来非常自然,不会引起审美疲劳。如果你用过NOKIA系列你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感触。反正我的NOKIA系统自带壁纸都是纯色调的,但我后来一直在用,没有感觉到”扎眼“。
又或如浏览器我特别钟爱chrome的简洁,像360这样的从外观上就被我呵呵了。google的搜索页面也是一样,简单到极致最能让用户满意。后来各个搜索引擎都使用了这样的页面。
启示:
返璞归真应该算是一个很牛逼的发现。记得爱因斯坦也说过简单才是宇宙的本质之类的话。iphone之所以火的不得了,我感觉还是因为它的操作太简单了。如果iphone的某个操作需要十几个步骤才能完成,那你会选择它吗?
####4.经验是把双刃剑。
曾经我习惯了NOKIA删除程序的繁琐步骤,到了iphone我凭经验却怎么也找不到“删除程序”的选项;曾经我试过N次NOKIA刷机,才会比较轻松的完成iphone的越狱。
这点算是感悟比较深、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合适的一点。简单说就是:经验有时候会阻碍创新;经验有时候会让我们成功的概率更大。
如果李开复听从了导师的建议,那他的语音研究肯定没有突破性的进展;如果当时google听从”富有经验“的XX专家的建议把公司卖了,那google帝国绝不可能在地球上存在;如果我们不能在老一辈中那些自认为”XX绝不可能实现”的错误经验中保持冷静,科学就不会进步如此迅速了。——这就是经验有时候会阻碍创新。
如果你大三的时候不知道是考研好还是找工作好,你可能会去问问过来人。如果你问的师兄比较极端,他自己不喜欢上学,那他肯定鼓励你工作;如果他觉得更好的学校有更好的发展空间、更好的资源,那他肯定推荐你考研。 ——这就是经验有时候也会帮助我们成功。
启示:
经验这个东西确实不容易判定好坏,但是如果我们能认识到这一点还是有一定的好处的。比如上面的例子,你可以先问问某个喜欢学习的师兄,看看考研后是怎样的一番情景;然后问问工作比较顺利的师兄,真正工作后是否得到了很多。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,来选择走哪一条路。我相信,经过这样的了解,你就真正让别人的经验为你所用,起到了正面的推动作用。
####5. 总结
以上就是我在玩手机过程中想到的一点东西,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做“处处留心皆学问”。
####6.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
今天是2015年3月7日,偶然看到自己2年前写的这篇文章,,,,不忍直视。本来想删了,但是为了提醒自己是个逗逼,还是保存着吧。。。。。。